新优花木将受欢迎近期市场不会过剩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4-03-20 点击次数:741439
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临近及各大中小城市绿化提速,花木市场持续升温,很多花木企业因此获得成功,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市场需求并不明了,生产带有很大盲目性。近日,记者采访了花卉专家、福建省花卉盆景公司副总经理陈璋。他认为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总,您既从事花木生产,又做市场销售,对全国花木市场的产、供、销情况非常了解,请您谈谈商家在从事花卉生产时,如何进行品种选择?
陈璋(以下简称陈):一个好品种,可以救活一个企业,甚至可以造就一个产业。如富贵竹塔、红花 木、火棘、香冠柏、加拿利海枣等,都曾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一个花木产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在进行品种选择时,一定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我认为,至少在近1至2年时间内,以下一些品种应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一是大规格绿化苗木和多季开花灌木,尤其是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乡土树种,在福建就有樟树、锦带花、观赏竹类和玉兰科植物等。我曾经接到过这样两个订单,一个是需要木荷200万株,当时只有福建莆田有60万株,另一个是上海需要2-3万株株高为10-15厘米的樟树作绿化用,而当时在福建省内此种规格作绿化用的樟树非常少,只有几千棵。
二是新兴的花卉品类,包括组合盆栽、水培花卉、易拉罐花卉、茶用花卉、食用花卉、盆景花卉、香化植物等。组合盆栽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已出现数年,但由于许多生产环节不配套,消费市场还没有培育成熟,直到近一两年才在各大中城市开始流行,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易拉罐花卉以经过特殊配方的无菌培养介质及花卉生长所需的缓释肥料代替传统泥土,并将其按照比例装入易拉罐,植入花种后进行真空密封。买回家后,揭开盖子和排水孔,加水后7天左右就可发芽,干净、简单、易养,很受消费者欢迎。在大中城市喝“鲜花茶”已渐成时尚,适用于泡饮的品种很多,有玫瑰、甘菊、贡菊、杜鹃、金莲花、金银花、辛夷花、紫罗兰、芙蓉花等,市场前景看好。食用花卉主要用于提取食用色素、香料,用于食品、饮料、化工等产品制作,品种主要有玫瑰、万寿菊等。将各种花卉、蔬菜、果树、食用菌等按特殊管理方法,培植成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盆景花卉也深受消费者青睐。香化植物又称芳香植物、保健花卉等,主要用于新装修的房屋和办公室,用于吸收室内有害气体及缓解有害射线辐射,是一种新兴的保健花卉。
记:在从事花木生产时,人们往往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结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给生产者带来了很大损失。
陈:是的。各地在这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教训,如湛江富贵竹、湖南红 木、山东香花槐、华北的杨柳、美国黄栌、北海道黄杨、金枝国槐等畅销产品最近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因盲目扩大生产而产品过剩的现象,导致价格大幅下降,产品滞销,严重打击了苗农的积极性。以绿化苗木为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北、中和南三个苗木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北部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七省市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已经达到336.4万亩,中部的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四川、浙江和湖北七省市也达到了340.2万亩,而南部的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区也有67万亩。苗木生产面积大幅度上升。因此专家提醒:生产者一定要有市场意识,要重视“质”的提高,更要重视“量”的控制,千万不能因优势明显而遍地开花,盲目投资。实践证明,如果企业长期仅仅靠某一特定时间内一个或几个好品种打天下,很难长期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因此,企业选择合适的品种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科技创新意识,这才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
科技创新包括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新品种,要立足本国,发挥我国野生乡土植物资源的优势,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加快本国自主知识产权优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同时,要积极引进外国优良花卉品种,并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组织培养、扦插和分株繁殖,尽快实现名优花卉种苗的国产化。
记:近年来,我国的花木生产面积增长很快,据说大部分花木生产省市区种植面积递增率达到20%以上,有的更是高达30%-50%。如此快速扩张,是否会重蹈许多农产品都经历过的“扩种-过剩-卖难-减收”的覆辙呢?
陈:最近,许多专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但都相当一致地认为:花木至少在今后5-10年内总体上不会出现卖难的问题;个别专家甚至更加乐观地认为20年都不会有问题。其主要理由是:绿化带火苗木市场 近年来,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绿色通道工程及小城镇建设使绿化苗木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平方米以上。根据这一规划,到2010年,全国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还要增加2万多公顷。在过去的数年里,我国城市绿地增加速度最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京津走廊和珠江三角洲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在今后一个时期,这些地区的绿化苗木<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2004年第4期 】